1 上周,領導把一項很重要的報表分析任務交給我和同事,讓我們三天內務必完成。回到辦公室后,同事就忍不住抱怨:“這么多數據,三天根本不可能做完,領導這種安排分明是在故意為難我們。”要對接十幾個單位,還要收集數據、做分析、寫總結,工作量確實很大,但與同事不同的是,我并不打算打退堂鼓。 聽著她的抱怨聲,我回到自己的辦公桌前,開始迅速整理出任務框架,并做好相應分工。同事擅長溝通,就由她來聯系其他單位提供所需的數據;我擅長整理,就由我來做分析和總結。三天的時間很快就到了,我們如期完成了任務,還得到了領導的高度肯定。 同事后來感慨地說,連她自己都不敢相信,難度這么大的工作,居然真的能在短短三天之內順利完成。我笑著朝她眨眨眼:“只要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,你就能為自己創造奇跡。” 畏難是人的一種本能。但困難就像彈簧,你弱它就強,你強它就弱。如果一開始只想著逃避,覺得自己根本就做不到,那步步后退的結果就是讓自己喪失解決問題的能力。相反,如果能從即刻起就鼓起勇氣去面對困難,在和困難的交手中不斷提升自我,那困難對我們來說才會變得越來越小。 2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“登門坎效應”。一般情況下,人們都不愿意接受有難度的要求,而是樂于去接受較小的、較易完成的要求,等到較小的要求被實現后,往往就會去接受更大的要求。這其實是在告訴我們,挑戰困難的過程就好比登階梯,只要邁出第一步,后續的潛力自然就會被激發。所以,很多看起來很難的事并非我們做不到,而是在一開始我們就拒絕打開那道門罷了。 兩年前,我曾跟一位好友一起報名參加法律職業資格考試。因為聽說通過率很低,加上工作也很忙,沒多久我就棄考了。朋友知道后并沒有多說什么。事實上,她那時的處境比我更辛苦,剛休完產假,不僅要應付繁忙的工作,下班還要趕回家照顧孩子,但她卻沒有把這些當成限制。 從備考開始,她就對時間做嚴格的規劃,堅持每天晚上哄孩子入睡后看書學習,第二天再早起背書、做題。整整一年的時間,她拒絕了許多娛樂活動,就連上下班路上都會抽時間聽音頻課。一年后,朋友順利通過考試,后來跳槽進入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,如今已圓了自己當律師的夢想。 我既佩服又慚愧,向她討要學習心得,她給的答案是:“心得談不上,我這條路會很難走,但我想給自己機會去嘗試。盡力之后,就算失敗了,也不會有遺憾。” 3 不得不說,我和朋友之間最大的差距就在于面對困難的心態。她能取得成功,是因為她沒有因為害怕結果不如意就放棄去努力。 受朋友的啟示和鼓舞,在后來的工作生活中,我也再沒有輕易向困難低過頭。我開始明白:做很多事都會有困難,但只有敢于迎難而上,才會有解決困難的可能。 成長的過程,本質上就是一個不斷解決難題的過程。很多事情,看起來很難,但在每一次與它較量的過程中,你都會發現更強大的自己。每戰勝一場困難,你都會收獲更多的成就感和價值感。 強者,藐視困難;弱者,仰視困難。與其知難而退,不如迎難而上。做一個不怕難的人,就沒有什么困難能將你難倒。 >>>更多美文:勵志文章
- Oct 21 Mon 2024 23:10
最傷心的是手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